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大熊猫研学活动——播种科学家的种子

在大多数孩子眼里,科学家的形象既神秘又伟大。科学家真的那么神秘莫测吗?科学家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真的无法触摸到吗?想让你的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吗?快来参加熊猫基地研学实践活动吧。 

成都熊猫基地的研学实践活动,是科普团队与科研人员、熊猫饲养员共同设计、研发、实施的,坚持“实践”、“互动”、“探索”的项目特色,让广大青少年了解大熊猫科研、保护,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已开发的研学实践活动主题:

1)探秘基因资源库

了解大熊猫独特的遗传和繁育特点,探索神秘的大熊猫基因资源库,认识大熊猫基因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专家指导下的独立操作,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2)我做熊猫丰容设计师

深入了解动物福利和动物“丰容”,进一步了解大熊猫圈养管理工作,在熊猫基地动物行为研究人员和资深饲养员指导下体验给大熊猫设计“丰容”,激发起公众对动物行为观察以及科学研究的兴趣。

3)我做熊猫营养师

了解大熊猫饮食结构和消化特点,亲手制作熊猫们最爱的辅食——“窝窝头”,跟着熊猫的专业“大厨”学习,关注圈养大熊猫的营养搭配,成为大熊猫的营养师。

4)我做动物行为学家

学习动物行为研究的基本方法,即提出假设、设计行为谱、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科研报告,在实践中体验好奇、耐心、敏锐、专注等优秀品质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

5)显微镜下的熊猫血

了解血细胞的形态及功能,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模拟制作血涂片,从而进一步了解大熊猫血液方面的科学知识。利用启发、实操、表演、小组合作、展示分享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贯穿活动始终。

6)熊猫便便大揭秘

了解圈养大熊猫粪便的外形特征(如大小、形状、重量、气味等),大熊猫排便的方式,熊猫基地对大熊猫便便的科学处理方法,根据粪便初步学会判断熊猫的年龄、作息等,进一步了解粪便里的寄生虫、病毒等相关知识。通过探究大熊猫便便,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对大熊猫科研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大熊猫的“奇言妙语”

初步辨别不同动物的采用何种通讯方式,清楚了解各种动物“语言”及其特异性。了解大熊猫的通讯模式、交流机制。认识到声音通讯和化学通讯的差异,理解其不同的优劣点。并观察大熊猫的通讯行为并记录,感受实验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总结科研成果。

8) 野调工具大揭秘  

了解多种野外调研工具(红外相机、手持GPS、罗盘仪等),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通过“样方实验 ”对熊猫基地的植被进行调查取样,体验野外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激发对野外调研工作的兴趣,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员的实践和分析能力。  

9) 我能把水“洗”干净

通过了解水体资源的现状及重要性,明白“污水容易治水难”的道理,学习水体净化的三大途径,制作建议净水器,激发生态平衡保护的兴趣,培养学员保护水资源、拒绝浪费的价值观,抵制身边浪费行为,养成良好的公共意识,从而形成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准则。

 

007.jpg

 

活动主要环节(2.5-3小时):

第一阶段:引入。由提问、讨论、游戏的方式引出主题内容,让受众对即将开展的科研工作体验充满期待。

第二阶段:实践。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逻辑严密的科学思维,收获敏锐、 严谨、专注的科学态度。实际操作和体验主题内容,实践过程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环节。 

第三阶段:分享与总结。体验分享发现、经验交流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再次回顾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必备的素质,以及为什么要对主题内容进行研究等。 

 

项目亮点:

科学性强,深入科研实验室,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

实践性强,动手、实操,既培养科学思维,也能让孩子提前感受科学研究的乐趣,体验科学研究的魅力。

专业性强,科研人员参与课程设计,着重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

趣味性强,走出实验室,实地观察,认识大熊猫。

主题性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带领孩子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感受大熊猫相关科学知识。

官方证书。收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官方认证实践荣誉证书。

精美礼物。收获熊猫基地独家定制的精美环保礼物。

构建科学梦,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梦想,这里也许是梦想发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