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疾病防治

大熊猫疾病

大熊猫为大型哺乳类动物,兽医临床上一般可将大熊猫疾病分为传染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和寄生虫病,但因大熊猫特殊的食性和消化生理,其某些疾病特点上又有别于其他动物。因此,针对大熊猫物种自身特点制定正确的疾病防治措施,无论对大熊猫的个体健康、繁育研究和种群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麻醉

虽然经过长期的进化和自然环境变迁,大熊猫已经从以肉食类食物逐步演变到今天的以植物性食物-竹子为主食的生理特点,但大熊猫在分类学上仍然属于食肉目动物,拥有发达的咬肌、锋利的牙齿和敏捷的四肢。人们印象中大熊猫憨态可拘、温文尔雅,但其实一旦发起怒来却是非常凶猛和难以控制的。即便是患病的大熊猫,一般都难以接近,兽医只有通过麻醉保定才能够完成临床检查、输液治疗、外科和产科手术、人工采精及授精等各方面操作。因此,作为一名大熊猫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大熊猫的麻醉技术。

1.png

熊猫麻醉监护


2、 大熊猫传染病

大熊猫的传染性疾病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这是一类对大熊猫种群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极大威胁的疾病。每当一种新型传染病来临而又完全被科学家认识之前,往往会防不胜防,会给整个大熊猫圈养种群造成非常严峻的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犬瘟热病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高致死性的传染病,近年来已先后在多地的大熊猫保护机构暴发,是威胁圈养大熊猫种群安全的第一大烈性传染病。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抢救野外大熊猫而传入圈养种群的由侵袭性大肠杆菌O152引起的出血性肠炎也曾导致了大熊猫死亡。此外,轮状病毒导致大熊猫断奶幼兽顽固性腹泻病和慢性营养不良综合症,细小病毒导致的大熊猫病毒性肠炎等都曾给整个圈养种群造成过极大的伤害。

经过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目前在大熊猫已知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专家们已经筛选出犬瘟热病毒感染的预防疫苗,成功地找到了诸如侵袭性大肠杆菌O152引起的大熊猫出血性肠炎、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大熊猫断奶幼兽顽固性腹泻病和慢性营养不良综合症等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2.jpg

幼年大熊猫肠胀气


3、 大熊猫内科疾病

大熊猫内科疾病范围广泛,涵盖了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大熊猫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大熊猫消化系统从解剖结构上看属于食肉动物,而如从其摄食的食物来看基本上可归为草食性动物,整体而言大熊猫消化系统的发病率较高。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囡囡胃口十分好,身材丰满,心宽体胖的她荣登斧头山第一胖美女宝座,但可爱的她也有肠梗阻的黑历史。2016年的12月囡囡烦躁不安、腹疼、频频举尾等症状,排不出粪便,经专家会诊检查初步诊断为肠梗阻,通过手术肠道内中取出堵塞的8个粪团共计2.8公斤重,最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康复。因为腹部手术剃掉了肚皮上的毛发,像一个特别可爱的小肚兜,这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同时囡囡也开创第一例成功;开刀取屎的先例。

3.jpg

大熊猫囡囡术后恢复良好


4、 大熊猫外科疾病

大熊猫最常见的外科疾病有外伤、骨折、颅脑损伤、肿瘤等,这类疾病都必须通过外科手术才能完成治疗。但由于大熊猫会不停地抓扯伤口从而破坏伤口的愈合,所以大熊猫外科疾病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后对大熊猫的护理。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毛豆一直是性格霸道,爱跟小伙伴斗殴,战斗力很强,被大家称为社会你豆哥。不过再厉害的熊,也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毛豆便于2018年3月在和小伙伴打闹的时候导致右后肢无法着地。通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股骨骨折并当即手术。在医护团队精心护理下,毛豆;精神食欲恢复良好,伤口恢复良好。最后毛豆又回到了幼儿园和同级的小伙伴合班,同时它也因为手术中后腿被剃掉毛发的脱裤照爆红网络。

4.jpg

大熊猫毛豆骨折手术


5、 大熊猫产科疾病

大熊猫产科疾病主要包括:假孕、流产、难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输卵管堵塞、不育症等,其中尤以假孕、流产较为常见。大熊猫初生幼仔体重只占大熊猫妈妈体重的1/1000,因为胎儿个体太小而发生难产的可能性极小,最大的可能性通常都发生于大熊猫妈妈分娩时子宫收缩无力而出现产力性难产。

2004年,大熊猫“二丫头”马上就要生宝宝了,但是在它第一次破羊水后14小时都没表现出阵缩、努责等产前反应,专家们通过B超检查发现胎儿还一直停留在子宫内,最后专家们通过中西医联合处理的保守治疗方法将死亡胎儿排出母体。这避免了一场外科手术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大熊猫“二丫头“,也是全球范围内报道的首例大熊猫难产的病例。

5.jpg

大熊猫二丫头哺育子女


6、 大熊猫寄生虫病

大熊猫寄生虫包括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2大类。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在大熊猫身上共发现22种寄生虫。大熊猫最为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蛔虫病、痒螨病、蠕形螨病、蜱病等。

从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情况来看,圈养大熊猫与野外大熊猫存在着明显不同。圈养条件下,大熊猫由于受到人类良好的医疗护理,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往往很低,通常不会对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在野生条件下,大熊猫无法得到人类良好的医疗护理,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都远远高于圈养大熊猫,并已成为野生大熊猫消瘦和发生死亡的主要病原。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直致力于野外大熊猫的抢救工作,基本上每次野外大熊猫蛔虫感染率达到100%,这也是野生大熊猫消瘦、贫血、生长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曾经有一只救护的野外大熊猫发现感染蛔虫数量多达1605条。上世纪的80年代-90年代,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先后抢救治疗野外生病大熊猫63只,治愈58只。这些大熊猫先后被送到国内外各大熊猫圈养单位,构成了目前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基础。

6.jpg

大熊猫医学检查     大熊猫临床诊疗

7、 部分研究成果

在大熊猫疾病预防和控制领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先后攻克的难题包括:

(1)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O152感染)防治技术;

(2)圈养大熊猫寄生虫病防治与净化技术;

(3)大熊猫慢性营养不良综合症防治技术;

(4)大熊猫病毒性心肌炎防治技术;

(5)大熊猫断奶幼兽急性顽固性腹泻病(轮状病毒感染)防治技术;

(6)犬瘟热弱毒疫苗对大熊猫抗犬瘟热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估;

(7)犬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对大熊猫抗细小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估;

(8)犬副流感弱毒疫苗对大熊猫抗副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估;

(9)雪貂犬瘟热重组疫苗对大熊猫种群的安全性评估;

(10)大熊猫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性肺炎防治技术;

(11)大熊猫牙髓炎根治技术;

(12)大熊猫感染性血尿症病原检定与防治;

(13)大熊猫吸入麻醉与麻醉监护技术。